烟 火 古 镇
发布日期:2025-05-20 17:05:05 来源: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 访问量:85

作者:张颂华

这些年避暑度夏我都是在神农架龙降坪,候鸟式生活四个月左右。其间,隔三岔五就开车到六公里远的千年古镇木鱼镇(人称“武汉第四镇”)溜达购物取快递。

在崎岖蜿蜒的岳段公路下坡一路南向,经过养心谷、燃气公司、消防救援和木鱼小学、木鱼客运站,一溜烟的功夫就来到镇上最热闹的、与风情街平行的摇篮湖路,将车泊在炎帝大剧院内的免费停车场。

木鱼镇坐落在山沟里。两边是高山,中间是奔腾的香溪河,在河两岸狭窄的空地上,一片建筑拔地而起,背靠大山,底气十足地面对着哗啦啦的香溪河,笑眯眯地喜迎八方来客。

木鱼镇的整个地形看起来像一条鱼的形状。西北高、东南低。坪四周山如屏,峰险峻。天晴时,日头起得早、落得尽。月圆缺,皆冷瘦。常日里,岭上林涛呼啸,坪内却只微风涟漪。当风起云涌的时候,雨便接踵而来。香溪朝也潺潺、暮也淙淙。四五月间,木鱼坪既桃红李白,又山高夏凉。

木鱼镇是神农架的亮点和核心景区,我们下车后,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它在身体的每个角落打个转,才不舍地慢悠悠地吐出来。

镇上人流如织,歌声如潮,清凉的小镇充满着无限的欢乐。历史沉淀下来的强大气场,独特丰厚的文化底蕴,仿佛一股重生的力量,将这个昔日辉煌的木鱼镇从时间的深渊中重新凸显在世人面前,这种独特的气韵和自然风光在繁华得令人窒息的大城市里是无法领略到的。

从去年开始,木鱼镇就开始环境整治。道路改造,提档升级。改造后的古镇,旧貌换新颜。

此时,站在炎帝大剧院门前,放眼望去,只见游客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侧耳倾听,商户扩音喇叭中传来的优惠呐喊声,和汉腔口音路人的交谈声。

从清晨开始,木鱼镇中心街上便热闹起来,来自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走在街头,耳边传来各地方言,偶尔还有外语。游客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漫步,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店铺之间,感受着千年古镇的独特魅力。

古镇不大,名气大;人口不多,亮点多;地域不大,格局大。瞧,坐落于镇中心热闹地带的炎帝大剧院以神农架地域特征“山”“林”为设计取意点,屋面取山之势,立面取林之意,用现代建筑材料呈现地域特征。其主体建筑以炎帝神农氏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风雨为主线,充分展现了神农架的建筑特色,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

以“林涧木屋”为主题,融合神农架林区神奇幽谧的自然景观与土家族传统文化元素,以鳞次栉比的坡屋面和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为灵感来源,创造出富有艺术感的建筑形象,让它以敬畏自然的姿态融入山峦叠嶂的林区大背景之中。

这里的民宿宾馆饭店有200多家,不仅有汇金、新一佳等超市,还有以土特产为主的商铺和小吃店遍布街道两边,牛羊猪肉、蔬菜豆制品和各种各样的土产日杂用品应有尽有,比比皆是。这里的特产有有机茶、核桃、猕猴桃、板栗、香菇木耳、蜂蜜、药材等;特色美食有以高山冷水鱼为材料的吊锅鱼、洋芋、野菌、野菜等。每年6月底7月初,正是游客避暑旺季,街道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有时由于车太多人太挤,无奈在镇周边路口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有序引导车辆人员进出。

一条十几米宽的刷黑柏油路穿镇而过,既是南来北往的通衢,也是小镇的主街。街头到街尾是一段长长的落差十几米的斜坡,逛街的时候感觉也像在爬山或下山。

小镇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土木结构的仿古商店与现代高楼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主街两边。

民以食为天。古镇醒来的标志,大概是从连成片的过早铺子逐个亮灯开始的。当铁桶里的面汤发出第一声咕噜响,蒸笼飘出的第一缕蒸汽在空中消散,急需碳水从梦里回神的食客就自发地云集于此。

身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过早”吃热干面,早已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人惊喜的是,即使在深山古镇上,也有好多家店铺都能吃到热干面。

这些年来,几乎每次来镇上,我都会到路口低矮处一家不起眼的万州小面馆来过早,为的是他家的热干面。他们家的面条选用的是碱面,色泽淡黄,质感圆润,最主要的是筋道。面掸得很到位,你看,掐断细细的面条,可以看到横截面上有白色的芯子,白芯部分表明面条没有熟透,熟透部分的颜色泛黄。白色和黄色占比基本上是一比一。用这样的面条,在开水里烫出来以后,嚼起来有劲但是不黏牙,拌上独特的酱料和喜欢的配菜,便是舌尖上的一道美食。他们家的小料台比较受欢迎,上面有不同的小料,根据各人喜好加入热干面中,可以丰富口感,让热干面吃起来一点都不腻口。面条根根筋道,爽口滑溜;淡淡的芝麻香味,溢满口腔;爽脆的配菜,清新可口。味道真是好极了!

他们家还有饺子和小笼包,个头蛮大,馅料也蛮扎实。蒸饺面皮蛮有嚼劲和韧性,里头的肉馅肉香浓郁,每一口都能吃到肉的醇厚味道。如今,蒸饺摊前每天依旧顾客盈门。这份小小的蒸饺生意,不仅撑起了他生活的一片天,更为周边邻里带来了熟悉又温暖的烟火气息。让大家在一屉屉蒸饺中,尝到生活的真味,也见证着一位普通人的坚韧奋斗之路。

这家夫妻店老板娘负责掸面调料,老板则负责打理白案。他的双手像是被赋予了魔法,熟练地拿起擀好的面皮,填上精心调制的馅料,然后轻轻一捏一折,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包子就如同精美的艺术品般在他指尖诞生。那馅料,是他精心挑选食材,经过多道工序秘制而成。猪肉必是肥瘦相间,三分肥七分瘦的比例恰到好处,在刀与案板的碰撞间,被剁成细腻的肉酱。再佐以翠绿的葱花、新鲜的姜末,以及用多种香料熬制的酱油、喷香的熟油等调料,顺着一个方向搅拌,直至肉馅与调料充分融合,散发出浓郁醇厚的香味。

随后,将包好的小笼包子整齐地码放在蒸笼里,随着炉火的升腾,热气开始在蒸笼内弥漫。那白色的雾气,像是一群欢快的精灵,在包子间跳跃穿梭,将包子的香气一点点唤醒、释放。

揭开蒸笼的瞬间,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瞬间弥漫在整个空间。那香气,是面粉的质朴、馅料的醇厚与蒸笼的木香相互交融的杰作。它直直地钻进鼻腔,撩拨着味蕾,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我轻轻夹起一个小笼包,放入口中,轻咬一角,滚烫的汤汁瞬间涌入口腔,鲜甜中带着姜的暖意,肉馅弹牙紧实,面皮柔韧中带着麦香的回甘。再蘸一碟玫瑰米醋,酸味激发出更深层的鲜,仿佛舌尖跳起一支圆舞曲。

紧接着,鲜美的汤汁瞬间涌出,那汤汁浓郁醇厚,咸淡适中,既有猪肉的鲜香,又有葱姜的提味,各种味道在口中交融碰撞,形成一种独特而美妙的口感。

这里山清水秀,云蒸雾绕。仿古建筑鳞次栉比,避暑和观光游客摩肩接踵。每天早晨的集市,当地的山民都会把自家种的菜和山货背来售卖。

在超市、商铺、路边地摊,我看到最多的是神农架特产含硒的土豆。高山土豆,一种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豆,色黄个小肉实,或煮或蒸,均味美无穷。腊味猪蹄、腊味猪肝、腊味土鸡……有着鄂西北草木和阳光的味道。

小镇临街这一段,更是有着浓浓的烟火气,有快捷酒店、商务宾馆,还有一排紧密相连的门面小店,除了热食餐饮以外,生鲜腊货、烟酒副食、炒货酒坊、五金建材、日用百货等林林总总,多达五六十家小门店。餐饮店就餐大都快捷方便,几乎从早到晚开门,有热干面、牛肉面、拉面、包子饺子、豆皮馄饨、胖子油条、卤味丸子、瓦罐汤……店内有小餐桌,可坐着吃、站着吃,或打包带走。对武汉人来说,过早吃是一种自在,边走边吃的随性悠闲也属于过早文化的一部分。

香气扑鼻的美食抚慰了你我的奔忙,价格亲民的姿态也温暖了食客的心。让“头回客”变“回头客”,让一时兴起的“流量”变成长长久久的“留量”。

人们游逛在街巷与市肆之间,驻足于的世界,与形形色色的陌生人相遇离别。小摊的熏烟在热油炸起时缭绕开一片外焦里嫩的孜然香,哔哔剥剥地溅起浓郁的盛夏味道。

宋代大文豪苏轼所言,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这是诗人经历人生千锤百炼之后的悠然心态,我们每天置身红尘俗世中、都在创造人间烟火的常人,是难以拥有这份闲淡和超脱的。

有时,味蕾的记忆比眼睛更持久,你或许会遗忘曾经惊艳自己的风景,却难以忘记让自己口水狂流的味道!

“烟火气”,总是能轻易影响每个人的心情曲线。

木鱼,一座令人惊艳的小镇,这里不仅仅有令人醉氧的空气,还有四季宜人的气候。簇拥木鱼的,还有那唐时的云、宋时的山、明时的水……让我怦然心动。她有丽江的情调,但无浮华;她有周庄的风采,但无招摇;她有凤凰的姿色,但无喧闹;她有西塘的浪漫,但无媚态。她很现代,却又是那么古意盎然。

坐在长凳上感知烟火气息的木鱼,眼里便浮现出古镇千年不变的模样。

审核:陈东东 喻玲 编辑:蒋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主办单位:神农架林区党委宣传部承办单位: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
鄂ICP备2021011370号-3